中国商论
主办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国际刊号:2096-0298
国内刊号:10-133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3416 人次
 
    本刊论文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性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以商贸流通业的区域性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现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区域性差异 交通运输

  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呈现出东西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而作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特点之一,较大的区域差异不仅影响着商贸流通业本身的发展,同时,对于我国商品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使我国商贸流通业产生较大区域性差异的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平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从而对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文化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在其赖以生存和成长的社会当中形成了其自身的基本信仰、价值观念与民族文化,上述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使顾客形成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和产品购买方式。因此,商贸流通企业在各地所展开的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商贸流通业产生了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购买行为,因此,其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例,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长期以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礼,使得该地区的经济个体具有较强的经济独立性与商品货币意识,这使得商业流通业的发展快速地趋向于市场化发展;而就中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其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使其自身的经济和文化均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因此,该地区的经济个体的商品交换意识较低,从而使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流通业(任保平等,2011)。此外,通过对2013年东西部居民对部分商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分析可知,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人们对“个人用品、居住类用品和个人设备”等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对上述用品的消费水平分别比2012年上涨了4.8%、4%和3.0%。相较于东部地区,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影响,西部地区人们对上述用品的质量和品牌并不具备较高的要求,且与2012年相比,西部地区对“个人用品、居住类用品和个人设备”等商品的消费水平则分别下降了2.5%、3.0%和1.8%。上述现象不仅对西部地区商贸流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阻力,而且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见,文化传统和消费观念已成为东西部商贸流通具有较大地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政治及法律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加大了东部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由于具有较强的“改革性”和“开放性”,使得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市场受西方环境因素影响严重,因此,在其内部则形成了快节奏且全面性的商品流通业发展现状,据统计,仅就2012年全年,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总产值就达到了180亿元人民币,相比中西部地区的78亿元人民币多出了102亿元,而同比2011年东部地区自身的商贸流通业总产值则增长了0.5%个百分点,这不仅说明了受到相关政策及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商贸流通差异,同时,东部地区也将更加快速地实现商品流通业在其自身地区的蓬勃发展,综上所述,受改革开放以及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西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大幅度落后于东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祝合良,2011)。

  (三)市场化环境的影响

  作为流通业存在的基础,城市经济不仅决定着商贸流通业的流通结构与其在城市的流通能力,同时,也对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具有较大的影响。就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言,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市场程度较低的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则从根本上影响着商品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东部地区为例,由于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的城市迅速发展,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必然会刺激商贸流通业的产生与发展。以温州市为例,2013年全年,温州市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了4000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GDP总量增长了7.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了565.6亿元的惊人数字,同比2012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在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温州市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且仅商贸流通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占了温州市2013年GDP总量的8%。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交通、政策的影响,使得西部城市并不能很好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且其市场化程度严重落后于东部地区。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烟台为例,其2013年的GDP总值也才达到了605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其商贸流通业为城市带来的生产总值也仅仅为30亿元人民币。可见,城市经济以及市场环境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商贸流通业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另一主要因素(时保国等,2011)。

  (四)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

  作为经济规律运行的客观结果,流通国际化与流通专业化促进了商品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和多元化。但就我国现阶段的商贸流通业而言,实现流通国际化与流通专业化的目标仍然是以东部地区为主。表1就2010-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商贸的对外流通产值与西部地区商贸的对外流通产值进行了详细对比(孙月卿等,2011)。

  由表1可知,由于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速度也较快,使得以东部为核心的流通国际化的商贸产业发展迅速,且商贸国际流通产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而与东部相比,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制约,使其商贸的流通国际化产值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极为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阻碍了商贸流通业的和谐发展(张慧,2013)。

  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建设全国性的商贸流通市场、发展全国地区的商业流通贸易为方向,以区域及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为基本手段,通过建立不同区域间的相互合作、完善全国地区的商贸基础设施以及建立健全的流通业发展政策来实现全国范围内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使商贸流通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发展路径。首先,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优化中西部地区的商业网点布局着手,加大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力度,在缩小与东部差距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开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及结构优化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其次,国家需要下达相关政策并实施宏观调控来加快商品流通以及资金周转的速度,从而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及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转型,并最终形成开放且协调的统一商贸流通发展格局。

  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合作

  一方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应打破区域封锁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在全国各省级政府、行业、商会与企业间建立流通业的协调与交流机制,从而为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合作提供稳定的发展条件。其次,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资源,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合作领域和合作范围,各省级政府也应该通过建立有利于本省流通业发展的合作项目和开发综合性合作平台等方法,促进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跨省合作,从而提高行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率。

  另一方面,我国应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并从整体上提高中西部经济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从而缩短其与东部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差距。首先,中西部商贸企业应该认识到加强区域商贸合作不仅体现在国内企业、行业以及协会的具体合作中,同时,也应体现在对国际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因此,在进行扩大对外开放的工作中,中西部商贸流通业要把握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以自身的优势产业(有色金属、食品加工、汽车制造)为依托,通过加强与东部商贸企业的合作或丰富自身的销售渠道等方式提高中西部商贸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以达到吸引投资并实现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加大发展中西部现代流通业的力度

  一方面,我国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中西部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商品流通速度的角度缩小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差距。中西部地区要深刻意识到“交通先行”是使地区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均有一个发达且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因此,在促进商贸流通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强化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置建设,并建立以中部地区为主的快速、便捷且顺畅的完备交通运输体系,从而为中西部的商品流通提供稳定的交通运输环境。

  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也应加强其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的整体发展。首先,中西部地区流通企业应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并建立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的出口商品基地与商品交易中心,并以网络化的办公体系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从而实现商品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其次,中西部地区应集中发展自身具有较大优势的商品流通业,从而使优势产业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缩短与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差距。例如,中西部地区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因此,努力推动以能源产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市场的形成并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贸易条件,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建立健全统一的现代市场运营体系

  我国需要以中部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通过构建东部与中西部商贸流通的大市场,发表文章来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以一定规模的中型城市为主体,以小城镇和新型城镇为依托,在中部地区形成城乡商品集合与交流的集散中心,并使得中部成为东部与西部进行商贸合作的纽带,从而为东西部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提供良好而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的商贸流通企业也应该加强连锁经营的力度,并加快大型流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加强商贸流通产业的影响力并促进其自身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连锁企业共有359家,虽然与2012年的298家相比有所提高,但仍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要完善商贸流通业的市场改革,从而全面推进商贸流通连锁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发展多元化的商品流通组织,并构建具有连贯性与可以产生较高商品效益的流通网络体系,快速推进以商业连锁为主体的多元化流通产业发展,从根本上消除我国东西部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性。

  结论

  本文通过对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并结合商贸流通业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从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发展中西部现代流通业力度以及建立健全统一的现代市场运营体系等方面,为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可见,未来加强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性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力度,对于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商论》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商论》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